“反壟斷后繼訴訟”助消費者維權
- 來源:當代先鋒網
- 發布時間:2024-08-05 16:36:43
前不久,“中國消費者訴蘋果反壟斷案一審宣判”引來熱議。向違法壟斷行為說“不”,消費者因遇違法壟斷行為產生的損害賠償問題如何解決?最高人民法院日前發布一批近期人民法院反壟斷典型案例,其中有一件消費者在反壟斷后繼訴訟中勝訴案例,或可作為借鑒。
所謂“反壟斷后繼訴訟”,即反壟斷執法機構作出行政處罰后,消費者就壟斷行為主張損害賠償的民事訴訟。案例中,一審法院以證據不足為由判決駁回消費者訴訟請求。后來,最高法二審撤銷一審判決,改判支持消費者全部訴訟請求。二審“反轉”,緣由何在?關鍵在證據。最高法二審明確,反壟斷執法機構認定構成壟斷行為的處罰決定在法定期限內未被提起行政訴訟,或者已為人民法院生效裁判所確認,原告在相關壟斷民事糾紛案件中據此主張該壟斷行為成立的,無需再行舉證證明,但有相反證據足以推翻的除外。這一證據規則已被納入今年7月1日起施行的《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壟斷民事糾紛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
消費者維權可提起反壟斷訴訟。一般而言,消費者遇到違法壟斷行為,想要索賠維權并非易事。就拿壟斷行為的分析認定來說,通常需要較為專業復雜的產業和經濟學知識,舉證難、證明難是突出問題。根據新規,一旦反壟斷行政處理決定認定構成壟斷行為,則推定該事實成立。這大大減輕了原告提起反壟斷后繼訴訟的舉證責任,也為消費者“硬核”維權創造了客觀條件。
對消費者而言,有的壟斷會產生物美價廉的產品,即所謂“消費者福利”;有的壟斷則會導致產品價格上漲、質量下降,進而損害消費者利益。實踐中,違法壟斷行為較為隱蔽且花樣迭出。有的平臺經營者通過屏蔽店鋪、搜索降權、限制流量、技術障礙、扣取保證金等懲罰性措施實施限制,有的經營者則利用數據和算法、技術、資本優勢以及平臺規則等實施法律禁止的壟斷行為。這些“看不見”的濫用市場支配地位的行為,對市場競爭和消費者利益產生了直接損害。
作為一般消費者,很多人其實不太會關注反壟斷案件。究其原因,一方面是侵權金額小,消費者覺得維權“不值當”;另一方面是維權成本高、難度大。反壟斷后繼訴訟為消費者提供了維權“助力”。
維護消費者利益和社會公共利益,是反壟斷法的立法目的之一。長遠來看,反壟斷執法與司法會不斷強化,這不僅是維護市場公平競爭秩序的必然需要,更是保障消費者合法權益的核心所在。
來源 經濟日報
編輯 王軍
二審 謝康萍
三審 石剛
-
【高質量發展調研行】從籃球熱到稻花香,來看“村BA”后花園的豐收故事
水車不斷轉動,蟬鳴伴隨著濃郁的稻香宣告著秋天谷物的豐收。臺江縣臺盤鄉陽芳村,因緊鄰“村BA”發源地臺盤村,其依山傍水、景色宜人的環境特點,被譽為“村BA”的后花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