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質量發展調研行】從籃球熱到稻花香,來看“村BA”后花園的豐收故事
- 作者:熊誠 歐陽章杰
- 來源:當代先鋒網
- 發布時間:2024-08-26 15:10:52
水車不斷轉動,蟬鳴伴隨著濃郁的稻香宣告著秋天谷物的豐收。臺江縣臺盤鄉陽芳村,因緊鄰“村BA”發源地臺盤村,其依山傍水、景色宜人的環境特點,被譽為“村BA”的后花園。
近日,走進臺江縣臺盤鄉陽芳村,寬闊的稻田邊是一棟棟小洋樓構成的美麗鄉村風景線。村莊依河而建,清澈的河水讓每一位經過這里的人都不自覺地駐足玩耍。
巴拉河畔上的陽芳村(歐陽章杰 攝)
2022年,隨著“村BA”的火熱,陽芳村也因此迎來了大批量的游客,通過積極踐行因地制宜、順勢而為的發展理念,該村聚焦發展露營、生態餐廳、特色農家樂、民宿等業態,提供“吃住行”的旅游配套服務體驗,受到了游客的喜愛。
“最近天氣比較熱,就帶孩子來玩一下水。陽芳這邊往年也會來,開車只要半個多小時,這幾年加了很多基礎設施,體驗更好了,以后也還會經常來的?!奔易P里市的潘先生對記者說道。
環境優美的陽芳村度假基地(錢仕豪 攝)
在過去,陽芳村僅僅只是一個風景宜人的小山村,因缺乏有效的旅游開發和資源投入,經濟效益并不顯著。如今,依托農文旅融合發展,村內農家樂數量已達20家,數據顯示,今年以來更是成功吸引了超過五萬名食客前來品嘗美食,展現了其作為“村BA”后花園的強大吸引力。
此外,陽芳村還是臺江縣“稻+漁”綜合種養模式的典范。
陽芳村稻魚綜合種養殖基地(歐陽章杰 攝)
臺江縣因地處苗嶺山間,其苗族人口占比超過98%。受限于自然條件,當地人均耕地面積不足一畝,為更加合理地利用有限的土地資源,苗族人民采取了效益更高的生態農業模式——稻田養魚。這種稻、魚和諧共生的方式,不僅有效提升了土地的利用效率,還承載了當地千百年來的傳統農業智慧與生態平衡之道。
近兩年來,為進一步提升“稻+魚”綜合養殖產量,臺江縣積極改良傳統稻谷品種,不斷提升稻田養魚的精細化管理水平。陽芳村因獨特的地理優勢于2022年成為該縣發展試驗田的村莊之一,平均畝產稻谷達651.58公斤,進一步提升了稻田經濟效益的同時,更巧妙地將特色生態景觀融入其中,不斷拓展徒步旅行、賞花觀景、民宿體驗及農家樂消費等,實現了自然美景與經濟效益的雙贏。
陽芳村內愜意的會客廳(錢仕豪 攝)
2023年,臺江縣以臺盤、陽芳等村為試點,堅持“數智”平臺賦能,扎實推進“三社聯建·寨富驛點”鄉村“一站式”便民服務網點(以下簡稱“寨富驛點”)建設,打通服務群眾“最后一公里”,激活鄉村振興新動能。
陽芳村“寨富驛點”自2023年5月份開始運營后,在快遞業務、農產品銷售服務、金融服務等方面給村民帶來了極大便利。驛點建立后,已成功幫助村民銷售魚吻香米、稻花田魚、羊肚菌等農特產品,實現了增收目標。
這一系列的轉變,不僅讓陽芳村成為了巴拉河畔上一道亮麗的風景線,更為村民們帶來了實實在在的經濟收益。據陽芳村委會主任楊金華介紹,目前該村人均年收入從昔日的不足2000元躍升至如今的4000余元,生活水平顯著提升。
游客們在陽芳村河邊玩水嬉戲(錢仕豪 攝)
游客在陽芳村河邊拍照留念(彭啟云 攝)
陽芳村的蝶變也僅僅是“村BA”這一IP輻射帶動周邊發展的一個縮影。
憑借“村BA”現象級的熱度與影響力,臺江縣充分利用其獨特的地理優勢和優質的生態環境,大力推動生態休閑觀光農業及鄉村旅游的快速發展。
通過致力于促進特色農業與休閑觀光、鄉村旅游、健康養生等領域的深度融合,臺江縣構建了一個連接包括陽芳村在內的多個鄉村景點的旅游網絡。依托農旅融合這一創新模式,如今,臺江縣不僅為鄉村振興注入了強勁動力,還顯著促進了當地群眾的增收與福祉提升,開啟了鄉村振興發展的新篇章。
貴州日報天眼新聞記者
熊誠 歐陽章杰
編輯 李娟
二審 楊韜
三審 周文君
-
【高質量發展調研行】從籃球熱到稻花香,來看“村BA”后花園的豐收故事
水車不斷轉動,蟬鳴伴隨著濃郁的稻香宣告著秋天谷物的豐收。臺江縣臺盤鄉陽芳村,因緊鄰“村BA”發源地臺盤村,其依山傍水、景色宜人的環境特點,被譽為“村BA”的后花園。